破殼而出企業—大百吉商號

位在臺東東河鄉的泰源幽谷,夾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是全臺唯一封閉式盆地。此處氣候宜人、不受海風侵擾, 時不時還可以看見獼猴穿梭於林間,而部落的人們,就居住在宛如世外桃源的小天祥。
在此好山好水中,阿美族住民種植稻米長達百年,且因族人視獼猴為山谷之主,耕作時採用友善農法,力求在品質、產量與自然之間取得平衡,此處種植出來的稻米,香甜可口。這也讓大百吉商號執行長蔡禮闈,願意轉換跑道、走進部落,將「泰源獼米」推上電商平台,為的就是要將這份與自然共生的滋味,推廣給更多人品嘗。

重返部落創業實現阿美族Mipaliw精神

蔡禮闈與同樣擔任公職的丈夫黃忠文,之所以會投入創業,原因是四年多前,蔡禮闈母親苦惱於辛苦種植出來的稻米賣不出去, 曾語重心長地對著蔡禮闈說:「妹妹,我們家的米都沒有人要。」蔡禮闈回憶,那年稻米豐收導致收購價格崩盤,家中囤放三十幾包稻米,聽到媽媽的心聲,樂觀的蔡禮闈沒有絲毫喪氣感,馬上拿起電話打給學校老師、長官:「你要不要來一點白米?」簡單直接的推銷方式,不到一星期便把庫存白米 銷售完畢。

原本是有點半強迫推銷,想不到嘗過白米的朋友都回頭來問,何時會有下一批米,這時候她才驚覺:「吃了大半輩子,從來不知道自己家的米這麼好吃!」就這樣,蔡禮闈夫妻開始投入其中,幫母親與家族親人推廣部落農產品,結果規模愈做愈大,再加上行銷需要有公司行號跟糧牌,因此在2015年成立「大百吉商號」。
有了商號,挑戰開始出現,產品來源的穩定與否是第一個問題。對此蔡禮闈夫婦兩人開始勤跑東海岸鄰近的部落、探訪高齡的耆老,希望可以找出部落中有亮點的農產,進而將其商品化推廣出去。

回想起商號成立跟經營的過程,蔡禮闈直呼:「做生意真的不簡單!」但因為自己是第四代的阿美族原住民,對於部落有天生的使命感,加上阿美族有所謂的「Mipaliw」
(換工)制度,指的是農忙時期,親族彼此交流人力、互助幫助,後來Mipaliw變成團結精神的意思。「阿美族人很團結,我們可以成立商號、成立公司,最大的支柱就是部落,因為有成績了,所以大家會一直大大鼓勵你去推動。」蔡禮闈對阿美族這樣的文化,語帶驕傲的說。

產銷包裝一條龍 用正循環號召青年返鄉

隨著大百吉商號銷售規模愈做愈大,蔡禮闈2019年又在臺北大同區設立「大百樹有限公司」,專營臺東產地農產、包裝設計跟農產推廣服務。被問到為何會想要另外設立公司,蔡禮闈表示,大百吉早期產品銷售都是親朋好友口耳相傳幫忙推銷,以及透過FB粉絲專頁來銷售,近年來在各界的協助之下, 成果越來越好,但由於很多客戶經常反映:「可不可以不要去臺東就買到?」,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問題,遂在臺北設立據點。

「我們從耕種、產地、製作、行銷都是一條龍產業,就連廣告也是自己認識的人來做。」談到大百吉的成果,蔡禮闈自豪地說,為堅持給部落農民最好的收購價,很多事情都自己來,或是找認識的人幫忙,創造的利潤盡可能留給農民,甚至不惜砸下百萬重金,研發專利碾米機。

蔡禮闈接著說,自己是農家第四代,由於家中長期種米,非常熟悉製米過程,傳統機器存在著碾米到真空包裝的時間太長,使米粒喪失水分,但新的機
器可以縮短九成工作期程,可在保存農產品的新鮮度。透過這樣技術大幅提高品質,可以讓米價更高,也就可以給農民更好的收購價,正向循環才可以振興部落的農業,進而吸引年輕人回到部落,接手祖先的產業。

部落裡的農民其實都是蔡禮闈的親戚,所以彼此之間不存在壓價的問題。原民會長官有次問蔡禮闈:「妳們今天做這個,到底可以回饋給部落什麼?」蔡禮闈笑著回說:「報告長官,我們收購的價格比外面高30%,這樣可以嗎?」正因為都是自己人,只能給出滿滿的誠意。

加入育成中心 取得資源放眼國際

大百吉商號成立至今,有著輝煌的成績, 先是獲選為2017年的百大青農,更在2019 年獲得為期兩年的清真食品認證,取得進入回教市場的敲門磚,這一切的成果,除了靠蔡禮闈夫妻的共同努力,也要歸功於臺東大學產學營運及創新育成中心的協助。

蔡禮闈說,在專業人員的協助媒合下,大百吉開始參加展覽,育成中心也給予計畫撰寫、方案補助諮詢等協助,讓大百吉可以從一開始的產銷班,慢慢地跟文化、伴手禮結合,也由於育成中心十分認同青年返鄉的理念,認為蔡禮闈的教育背景是個特殊亮點, 因此也協助大百吉規劃文化行銷,創造農業新價值,更鼓勵大百吉未來可以朝部落深度旅遊及食農教育體驗的方向前進。

雖然目前商號在實體店家、文創店面、生機店面以及農會商店上的布局,全臺僅有二十家左右,但能到日本、紐西蘭、新加坡、澳門、香港等地參展,更參加世界原住民商業論壇,且獲得2019年臺灣十大魅力商品的殊榮,在農業產銷的領域中,實屬難得。這也讓蔡禮闈感性的說:「我們是靠友善的農業政策撐起來的!」

導入科技農業 持續推廣部落農特產

詢問到大百吉未來的布局,腳踏實地的蔡禮闈表示,自己初步的期望跟目標,是希望在商號的經營上,可以跟合作廠商達到「共識」,由於合作的對象太多,且大家對於產品跟成效期望值不一,因此希望未來可以在時間的推動下,讓彼此的想法走上同一的方向。

而在中長期的海外布局,蔡禮闈不改初衷地希望,能主打臺東農產的名號,向國外發展,希望世界各地都能看見自己故鄉的實力。但比起這些布局,最令蔡禮闈感到期待的是,未來大百吉可導入物聯網技術,即時掌握氣候、水質、土壤等種質變因,藉此有效提升收成量之外,更能製作詳細生產履歷,讓消費者可以吃得安心,也賦予農業新生命,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耕作,使泰源 幽谷的稻田風光,可以永續長存。

大百吉商號-蔡禮闈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