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需要多少啟動資金 / 義守大學企管系 劉常勇講座教授


20140925 photo Liu 100x100

義守大學企管系 劉常勇講座教授

      許多想要創業卻未付諸行動的人,都會以缺乏啟動創業所需資金為藉口。他們認為創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自己卻無法取得資金的支持,因此才無法實現創業主張。現實上,許多成功創業案例的啟動資金都是微不足道。例如:

1. 戴爾創辦戴爾電腦的啟動資金為1000美元。
2. 在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70%以上的新創公司他們的創業啟動資金都不超過20000美元。
3. 南華大學周品均同學創辦東京著衣的啟動資金也只有從母親那裡取得的五萬台幣。
4. 在美國99%的新創企業都未曾獲得風險投資或天使投資的支持。也就是說,他們只是依賴自有資金與親朋好友的支持,可能再加上少數的銀行融資。

      由許多成功的創業案例中發現,啟動創業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資金,甚至擁有過多啟動資金,反而提高創業的風險,不利於新事業良性發展。由於創業初期產品、市場、顧客、競爭環境的不確定風險很高,因此最好的創業啟動策略應該是先小幅度投入資源探索市場,隨著市場風險與不確定性逐步降低之後,方才提升資源投入的規模。

      科技創業流行著這樣的迷失觀念,認為創業活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要設法自外界爭取100萬美金(或3000萬台幣)的投資資金,這樣具有偉大願景的創業計劃方得以開展,才能夠延攬菁英創業團隊。因此,創業家們想方設法發掘絕佳的創業點子,結合具有龐大利潤的市場商機,撰寫一份具有吸引力的創業計畫書,並據以募集資金。創業行動必須在完成資金募集工作後,方才正式展開。顯示,創業前期(pre-startup)進行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爭取外界的資金與支持。認為【沒有充足資金資源就無法啟動新事業】的觀念,是當前創業家普遍的迷失,也是創業行動的最大阻力。

以下兩個創業案例說明資金多寡並非影響創業成敗的主要因素,有時資金過多反而不利於新事業的發展。

 

一、資金多寡影響創業成敗的案例

      Zaplet是一家在1999年創立的網路公司,主要開發管理電子郵件的軟體產品。由於創業者擁有十分具有創意的構想,而且當時互聯網產業也正蓬勃發展,因此Zaplet很幸運募集到9000萬美金的創業資金。為了充分利用手上的資金,實現計劃書上對於投資者的承諾,Zaplet同時間展開好幾項產品開發計劃,並雇用了27位產品經理人,以及眾多的程式開發人員。2001年遭遇網路泡沫化衝擊,9000萬資金很快的耗盡,但營業額卻仍然只有數十萬元。由於找不到新的投資資金,隔年Zaplet就宣布破產。網路泡沫化衝擊下倒閉的互聯網新創公司,幾乎都將募集資金視為創業過程最重要的業務。由於很容易憑藉計畫書描繪的願景來取得投資資金,他們反而忽略應該如何獲利,因此鑄下了後來倒閉的惡果。

      Rightnow Technologies也是一家在1999年創立的互聯網公司,他所從事的軟體開發產品與Zaplet十分類似,也是與管理電子郵件相關。不過Rightnow Technologies創業初期並未考慮對外募集資金,主要仰賴兩位創業者拿出來的5000美元自有資金。由於啟動資金十分有限,因此在創業初始,他們就將經營重點放在市場與顧客身上,花下極多時間拜訪顧客。為了創造營收,採取極為彈性的訂價策略,可以租用,也可以先行免費試用。他們也會對具有個別需求的顧客提供量身訂製產品,同時非常重視顧客服務。

      Rightnow Tech.創辦人Greg說:【許多科技創業者都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行銷工作,他們認為只要產品好,顧客就會自動上門。因此寧願花許多時間與投資者打交道,將募集資金視為創業初期最重要的工作,而不願意花費精力在顧客身上。他們覺得自投資者取得資金要比自顧客取得資金來的更為重要一些!但Rightnow創業團隊卻有不同的思維,因為我們的啟動資金很少,所以一開始就致力於與顧客打交道,我們是靠顧客的資金來維持生存與帶動成長。】

      依靠顧客與市場創造資金流的Rightnow Tech.,不但安渡網路泡沫衝擊,而且2001年的營收還高達3500萬美元。

 

二、創業的重點是賺錢(cash in)而非花錢(cash out)

     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現金流管理,資金就像身體的血液一樣,如果企業自身不具備造血能力,當血液不斷的外流,企業就必須依賴外界輸血才得以維生。企業經營的目的在於產生營業額與創造利潤,如果投入創業資本而無法產生營業額與利潤,那麼企業可能就會陷入資金匱乏的困境。理論上,能以較少資本投入創造較高營業額與利潤,才是常態的創業活動。健康的人不能長期依賴輸血維生,而應具備自主造血能力。大量輸血代表新事業無法正常發展,遭受大量血液持續流失,顯示該公司的商業模式出現嚴重問題。

      越是健康的身體,血液的新陳代謝將會越快速。也就是說,當身體活動需要耗費大量血液,健康人體就需要具備匹配的造血能力。因此健康的新創企業是要能讓企業的現金流出與現金流入相匹配,而不是持續消耗資本資金。由此說來,新創企業生存需要依賴持續籌資或新創企業擁有過多的資本資金,其實都不利於其健康發展。

      創業是一種高風險活動,尤其在新事業啟動初期,風險與不確定性更為偏高。因此,創業初期貿然投入大量資本,可能不是一種明智的作為。如果創業初期主要依賴自有資金,更不宜冒險投入大量資金。縱然創業初期能夠取得風險投資的支持,也不該在不確定風險很高的時候,投入過多資金,讓風險投資人蒙受無謂的損失。

      理性的創業家會將創業視為一種建立投入與產出關係的活動,而不是一種塑造投資與夢想關係的賭局。也就是說,除非能夠明確產出,否則將不會貿然投入。因此,新事業的資源投入量是由所能創造的營收與利潤來決定! 如果創業初期營收有限,新事業就不宜貿然購置廠房與機器設備,而應採取委外生產或租賃設備方式,才有利於降低經營風險。

      如果新創事業能將所有的現金流出都與現金流入直接相關,那麼企業就不會需要很多的資金。創業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新事業生存與立足市場,因此應力求盡速達成現金流入量要高過於流出量。資金是有成本的,創業啟動所需要的資金越高,代表創業的成本也會越高,更何況資金募集工作也要付出很高的時間成本,因此企業需要審慎思考究竟自己需要多少創業資本。

      當然資本多寡也會影響到機會的掌握,擁有較多資本可以讓企業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而且可以承受較高的風險。因此,創業啟動資金過少也會付出機會成本的代價。顯然創業家需要在資本過多所付出的資金成本以及資本過少所付出的機會成本之間進行兩相權衡,而後決定最適的創業資本規模。

 

三、最適創業資金投入規模

      也有人認為,創業家是受到機會吸引力才投入創業活動,實現遠大事業願景才是新事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如果只是謹小慎微,事事迴避風險,那麼新事業縱然存活,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尤其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必須大膽投入,積極掌握機會窗口打開的時機。因此籌資格外重要,擁有越充裕的資金資源,新事業成功的機率將越高。

      雖然擁有太多錢可能不利於新事業發展,但是資金投入不足,恐怕也會影響商機開發與錯失機會窗口。有時必須投入足夠的資金規模,新事業方有可能實現技術商業化,形成競爭優勢,產生顯著效益。如果創業家本身的資金能力不足,則應該尋求外部投資者的加入,縱然付出股權與經營權代價,恐怕也是值得的。顯然資金過多與過少都不利於新事業發展,那麼如何決定最適的創業資金需求量?

1. 一般認為【最適資金規模】是能夠滿足新事業發展六個月到一年的資金需求。
2. 新事業發展應採取兩階段發展步驟,首先,創業家以最少資源投入量來先行測試市場可行性,待產品規格與市場需求明確後,再投入較多資金量於新事業的規模發展。
3. 當資金需求在自己能夠承受的損失範圍內,則盡量運用自有資金來啟動創業,只有資金需求超過自己能夠的風險上限,才需要往外尋求其他投資者的支持。
4. 合作夥伴對於新事業的支持並不只限於資金提供,有時合作夥伴提供的技術指導、市場資訊提供、育成輔導等,往往比較資金提供更具有價值。因此,縱然創業家對於外部資金需求尚不殷切,也可以預先讓出部分股權,邀請投資者參與新事業,協助新事業發展。

 

四、自力更生為創業資金規劃的首要考量

      所謂【自力更生】(Bootstrapping in business)是指不需依賴外部資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新事業。創業初期應先採取自力更生的策略,量力而為,設法以最小的投入創造最多的產出。當能夠驗證新事業獲利可行性,再對外尋求新事業成長所需要的資金,則可大幅降低籌融資成本。

      創業過程要盡量的量力而為,能不借錢,就盡量不借錢;能不依賴外部資金,就盡量不要對外籌資! 合作夥伴關係不一定要建立在融籌資的基礎上,如果需要依賴外部資金,則應先想清楚:【甚麼時候需要? 需要的資金數量? 使用的方式? 】只要新事業能夠經常維持正現金流,讓賺錢速度高過於花錢速度,就能夠做到自力更生,不必向外尋求資金。

使用自有資金而不需依賴外部資金來啟動創業,將具備以下的優點:

1. 不需受制於他人,不但自主性高,而且可以立即啟動創業。
2. 創業資金少必然會設法降低經營成本,減少浪費! 一般而言,創業 資金越多,則浪費也必然增加。
3. 錢多膽子大,往往會貿然投入在高風險活動,對於新創事業開發反而不利。錢少將使經營決策更為謹慎,因此失誤造成的損失也會相對少一些!
4. 當自有資金較為有限,會促使你盡量尋找外部合作夥伴的協助。你會更重視現金流管理,以及更關注是否能夠獲利。如果創業團隊手上擁有很多資金,則可能忽略利用外部資源發揮槓桿作用的戰略。
5. 創業初期募集過多資金,代表需要出讓許多股權,這對於初始創業團隊以及新事業發展未必是一種有利的做法!依賴自有資金自力更生是先苦後樂的創業過程,大量依賴投資者資金對於創業團隊成員則可能是一種先樂後苦!
6. 資金就像庫存一樣,過多資金雖然可以降低經營壓力,但同時也會使創業團隊疏懶輕鬆。當資金極為有限,則事業發展就更加依賴創業團隊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都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富二代創業表面上光鮮亮麗,但經營實力與新事業根基均相對薄弱,這是他們過度依賴上一代資源與光環需要付出的代價!

      總結上述觀察,我們以為創業初期資金過多,恐怕對於新事業發展是弊多於利。因此,募集充裕的創業資金顯然不是創業初期的重要工作,啟動創業的關鍵因素未必與資金有關,通常只需要少數資金就可以啟動創業。事實上,許多成功創業案例都是起始於極少的資金規模,而後來成功的原因也都不是與其擁有的資金規模相關。

      重視資金募集的新事業開發,會將募得的外部資金視為主要現金流來源,因此他們的創業活動將聚焦於迎合投資者,極力包裝具有美麗願景的商業計畫來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至於那些完全仰賴自有資金的創業者,企業營收才是他們主要的現金流來源,因此創業活動的重點將擺放在市場與顧客,尋求盡量滿足顧客需求,由於資金有限,他們將審慎決策,不會讓新事業承受過高的風險!

      一般而言,99%的創業活動都無法得到風險投資人與天使投資人的支持,也就是說,99%的新創事業主要仰賴自有資金啟動創業。因此,創業家會嚴格管控新事業風險,並極力自顧客端創造現金流入! 這些創業家的經驗說明,只需要使用很少的資金,就能夠啟動創業。當然依賴自有資金的創業過程與那些取得風險資金支持的高科技創業活動,必然會有很大的差異!

      總之,資金是企業營運所仰賴的血液,也是啟動創業的必要資源。但創業未必一定需要很多的資金,擁有很多資金未必對於新事業發展一定有利。許多案例顯示,資金過多對於新事業發展反而是弊多於利。因此,創業團隊必須審慎評估創業需要的資金規模,以及自己本身可以拿出的資金數量。對外募集資金需要付出較高的資金成本,但沒有足夠的資金,新事業也可能要喪失一些發展機會的成本。兩相權衡之下,創業團隊需要決定自己在創業初期需要的資金規模以及自有資金與對外籌融資的比例。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