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破殼而出企業】樂米工坊

~傳承三代米品牌「樂米工坊」~

聚焦於各種米穀粉烘焙食品的樂米工坊,跟上近年來的「無麩質飲食」浪潮,創新研發讓米食變得多元化,不僅為企業營運的成長茁壯帶來新動能,更為臺灣稻米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為農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riz01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加上許多明星、健身網紅的推廣,越來越多人加入「無麩質飲食」行列,藉由避免攝取麩質來達到減重瘦身的效果或降低身體過敏反應。由於麩質主要存在麥類食品中,米食成為「無麩質飲食者」主要的澱粉攝取來源,專注於米穀粉烘焙食品的樂米工坊跟上「無麩質飲食」浪潮,創新研發多元化米食,搶攻「無麩質飲食」商機,也藉此為臺灣稻米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riz02

樂米工坊,傳承三代推廣米食精神

樂米工坊是三代傳承的心血結晶,從第一代的米行到第二代的輝信碾米廠,再到第三代的門市烘培坊,雖然三代經營的重點都不一樣,但想要推廣臺灣稻米的心卻是相同的。

過去幾十年來,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米食不再是人們三餐的第一選擇,需求減少造成稻米產量供過於求,不只農夫稻米收成價格不符合經濟成本,愈來愈多農田走向休耕,但只要休耕2-3期,土壤品質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稻米品質,長久下來將影響臺灣農業發展。而樂米工坊負責人廖緗琳當年接棒父親的米行之後不久,便於1984年成立輝信碾米廠、並向日本採購機器,將米研磨成米穀粉,如:糯米粉、在來米粉、蓬萊米粉等各式相關產品,再販售給烘培業者,擴大稻米的銷售管道。不過因為當時臺灣烘培師傅習慣使用麵粉製作食品,米穀粉多用於傳統中式糕點,如湯圓、粿⋯等,民眾食用中式糕點的比例也不高,因此雖然將米磨成粉可作為烘培原料使用,但對於提高米食銷售的幫助不多,對農民生計的助益不大。

創新研發米製食品 多元化產品吸引消費者青睞

「以前在碾米廠,經常聽到農民感嘆米價不好、政府不收購。」樂米工坊創辦人廖緗琳感慨的說,自小在四面環田的環境長大,對米有著特殊的情感,因此在樂米工坊成立之前,便一直尋找能夠提高米食需求的辦法,希望解決農民問題。「這樣的理想直到在日本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米製食品,才有了答案。」廖緗琳指出,樂米工坊成立之後,擅長烘培的哥哥廖家澄洋以臺灣人日常食用的「蓬萊米」米穀粉為原料開始研發各種米製食品,前後經歷約4-5年時間,成功研發出米蛋糕、米餅乾等米製西式糕點。

至今,樂米工坊共有米蛋黃酥、米鳯梨酥、米吐司、米蛋糕、米餅乾⋯⋯等有10幾種商品,不僅以米穀粉為主要原料,更訴求無添加、ISO2200、HACCP、AA無添加認證、暨大園清真等國際認證,讓消費者更安心。

銷售、推廣目標兼顧 擴大米食品市場需求

在市場推廣上,廖緗琳積極學習品牌經營之道,以健康食品的品牌力,透過各種管道推廣米製食品。「除了在實體門市,樂米工坊也自建銷售官網、進駐各大電商平臺,佈局線上通路。」廖緗琳指出,樂米工坊的目標不只是要銷售米製品獲利,更要達到推廣米食的目標,因此門市開張後,樂米工坊在門市旁邊的空間打造一座稻米故事館,館內設置導覽室,幫助民眾認識米的生產過程、特性、應用與米烘培產品,另開設手作教室,舉辦手作活動加深民眾對米食的認識,提高民眾對米烘培食品的接受度和喜愛度。

廖緗琳相信,隨著健康飲食風潮促進消費者需求,加上樂米工坊的推廣,可以吸引烘培師傅們的投入,研發更多以蓬萊米穀粉製造的食品,進而提高民眾對米穀粉製品的喜歡程度,在市場上形成正向循環,如此才能提升米的附加價值,讓農民不必擔心停耕、休耕、滯銷等問題。

創育機構輔導 提昇異業整合與經營管理能力

推廣米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過程中,樂米工坊進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後簡稱雲科大育成中心),在雲科大育成中心協助下於2021年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數位群聚計畫,與虎尾商圈在地店家共同開發中秋聯名禮盒,並結合公益將總銷售額2%捐獻給在地若瑟醫院。

「更重要的是,育成中心讓我們更清楚如何推動異業整合,擴大推廣力道。」廖緗琳說,雖然知道異業整合的推廣可以為品牌帶入新客群,但因為有太多疑問,例如:要找哪些品牌合作、如何預估數量⋯⋯等,因而遲遲沒有實際行動,之後藉由雲科大育成中心協助籌劃與串連資源,讓樂米工坊更有信心發展異業整合的策略。

也因此,樂米工坊在2022年搖身一變成為數位群聚領導單位,再度號召虎尾商圈在地7家業者,採取異業合作申請數位群聚計畫,共同規劃雲林特色店家及旅遊景點、打造防疫包組合販售、拍攝影片拍攝等。

在建立異業能合能力外,廖緗琳也積極參與雲科大育成中心舉辦的課程或講座,強化經營管理知識,並藉由雲科大育成中心積極爭取政府計劃與資源,「加入雲科大育成中心後,感覺好像多了一個團隊協助解決問題,讓我做事更有信心,」廖緗琳感動的說,同時她也很感謝中小企業處舉辦破殻而出企業獎項,因為榮獲此獎項,讓她明白在推廣臺灣米食的道路上,背後有許多的支持。

未來,樂米工坊除了開發更多關於米的休閒食品,廖緗琳也希望能持續加強推廣米穀粉,吸引更多的烘培業者、甚至消費者使用,希望集結市場眾人之力,讓臺灣米食能夠繼續發光發熱。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