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的這些事與創業的那些事-小鎮文創數位應用案例

何培鈞創辦人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近幾年,看見越來越多的青年朋友們,開始移居至臺灣各地小鎮、農村與部落進行地方創業,大家開始聚焦在人、地、產的議題,創造更多的發展動能。因此我們看見許多地方閒置空間的活化,成為一門顯學與風潮。然而,對於一個地方空間的活化與運營,首先要思考的可能不是內部裝潢與美感,而應該是如何連結開放場域以及在地社區才是,並非只是在故鄉經營一家書店、一間餐廳、或地方特色店鋪而已。反而我們需要用心布局與思考的可能是:這些場域如何成為陪伴地方弱勢孩子的平台、促進地方友善耕作農業的入口、甚至是青年返鄉創作的資源中心才是!

從地方空間初始營運到進入鄉鎮的現實生存之道,場域空間從外而內的策略思維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應該時刻關注社會議題、掌握趨勢以及評估市場等,從外部環境到營運內部場所至關重要,然而,卻也是青年世代比較陌生的領域。對大部分生命經驗有限的青年來說,留鄉所進行的手段、方法與模式,大都陷入同質化的資源整合分配窘境,流於到處舉辦活動、市集與小聚的型態。因此我們確實需要更多外部環境的培養與刺激,才能夠真正壯大在地的創新動能。所以,青年留鄉創業除了追求自己有興趣的專業領域之外,也必須積極掌握社會潮流與國際趨勢,尋求可運用的創生題材,才不至於手無寸鐵的被現實蹉跎煎熬。在追求自我實踐之餘,開放社會議題,在實踐的過程中清楚瞭解自己的市場服務對象,持之以恆優化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經驗,才能夠持續成長與蛻變。

1

理解場域空間活化後,接著我想談的是經營軟體應用。

其實地方創生是一件必須長期在地方蹲點推動的事業,因此團隊都必須努力思考在未來數十年後,帶給地方的改變為何?如果我們無法明確規劃出地方發展藍圖,並預想所經歷的過程,最後只會剩下辦公室裡堆積如山的紙本計畫書,留下的僅是短期、零碎且無法有效表達、展現以及傳承的地方經驗。即使可能做過類似的計畫,但可能因為人事異動、資源的重疊與浪費,導致產生重新來過的成本,並讓經驗停滯不前。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思考如何將這些人工化的專案,透過數位科技應用,將所有的過程數據化,最後整合成為團隊在地長期發展的決策系統,以便能夠明確判斷資源如何更有效率的應用。

在疫情期間,小鎮文創積極開發竹山鎮「區塊鏈數位社區平台解決方案」,提供各地團隊在竹山營運過程的所有專案數據動態側錄。數據長期累積後,可望成為團隊內部的決策系統,當團隊彼此合作時,有更多民間的數據作為依據。

雖然竹山小鎮的實際人口正逐漸減少,但是數位人口卻可望成長-透過數位工具打造從地方到亞洲的區塊鏈虛擬社區。當臺灣的部分區域正走向人口與發展式微,我們期待賦予這些社區更有魅力的樣貌,並導入數位科技帶來地方的創新變革,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世代的共同參與。我們正走在數位發展的道路上,期待為臺灣虛實整合的數位社區掀起示範作用。

2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