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永續Game Changer:綠色新創需有的ESG經營思維

陳惠萍共同創辦人
陽光伏特家

在永續發展及淨零趨勢下,新創公司擅長以創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且具有勇於嘗試、以小博大、快速因應的運營特性。但另方面,新創公司也因規模相對較小,可能有資源不足等問題,但綜觀而言,新創企業往往能跳脫現有市場框架,甚至藉由「破壞式創新」策略切入主流市場尚未著力之處,因此更有機會成為翻轉規則的「Game changer」。

本文將透過解析新創公司如何透過掌握淨零商機,並且跟隨ESG風潮、落實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等思維,進一步成為對世界更好的永續企業。

思維一、掌握淨零未來的「綠色溢價」商機

聯合國IPCC科學報告指出,翻轉氣候災難的關鍵數字是要將溫室氣體排放噸數由「510億到零」,其中「科技」與「商業」創新,將是加速零碳經濟、避免氣候浩劫的關鍵。即如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指出,能源部門的減碳貢獻未來將來自目前僅在示範或原型階段的技術。由此可知,除了擴大普及現有技術的規模,我們必須積極投資下一代的突破性發明,才能加速目標達成(陳惠萍,2022)。

掌握「去碳化」(Decarbonize)技術及商業模式將是綠色新創的第一道致勝思維。即如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於《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所呼籲,當我們要從高碳排轉向淨零的過程將因成本提高產生「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而此也將帶動零碳經濟開展。綠色新創可將資源及眼光放在最需要降低「綠色溢價」的領域,例如,電池、電力、綠氫、碳移除、碳中和燃料等去碳化碳技術,將能吸引更多氣候投資或綠色金融挹注、獲取淨零帶來的投資機遇。

思維二、得ESG者得天下、打造永續企業的旅程

在淨零經濟的驅動下,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的ESG商業模式將成為幫助新創致勝的第二項戰略。新創企業如何將ESG內化於公司價值流程、利害關係人管理及營運治理框架,可參考以下ESG旅程。

ESG process

圖片出處:McKinsey & Company

上圖揭示,企業落實ESG是一種過程,其中包含:對照(Mapping)、界定(defining)、採納(Embedding)、參與(Engaging)等四大層面落實行動。首先,新創公司可從公司核心宗旨出發,制定明確的ESG目標,並將其融入業務策略中。過程中,企業應將ESG納入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中,包括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並與利害關係人保持對話及合作。此外,企業應建立可靠的數據和指標以測量ESG績效,並定期自我檢核評估。藉此,將有助於將ESG治理思維落實於產品策略及營運過程,進而展現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的永續企業之道。

對新創企業而言,落實ESG將是強化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如同哈佛商學院教授 喬治.塞拉分(George Serafeim)在《目的與獲利》書中所強調:落實ESG不只能夠成為對世界更好的遠大企業,此外也將擁有更優異的獲利表現(陳惠萍 2022)。此外,根據2022年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與資誠合作的「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結果顯示,有67.3%的投資者已開始設立主題基金或關注ESG相關議題項目(來源)。由此可知,新創企業若希望獲得投資人青睞,那麽更必須落實ESG、藉此吸引永續投資商機。

思維三、落實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

最後,在全球ESG趨勢下,企業運營重點將從傳統「股東資本主義」(Shareholder Capitalism)轉向「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2022年貝萊德董事長暨執行長勞倫斯·芬克(Larry Fink)給企業CEO們的一封信,不只強調利害關係人溝通共榮,將是企業在永續發展路上的最重要課題。此外,芬克也預言,接下來的1,000家獨角獸公司,將不再是搜尋引擎或社群媒體企業,它們將會是永續發展及可規模化經營的創新者(參考)。

總結而言,落實ESG並且兼顧所有利害關係人,將能幫助新創公司在氣候風險與社會動盪時局中脫穎而出,成為對所有人更好的企業。此外,在淨零及永續經濟驅動下,奠基於化石燃料及高碳排的市場體系將逐步退位,在此過程中,新創公司可透過串連利害關係人共創減碳價值、建構淨零生態系,形成創新成長的致勝戰略。

以陽光伏特家為例(官網),作為國內第一家綠能售電業及公民電廠平台,其便透過促進「能源永續走入日常」的商業模式,支持台灣能源轉型與淨零目標的達成。此外,陽光伏特家也結合綠能ESG的創新服務及GW100+綠能公益倡議,號召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包含:政府、企業、民眾、非營利組織等共同支持綠能發展,同時打造綠電生活圈串連永續夥伴,成為驅動台灣能源市場變革的Game Changer。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