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育坊故事 -⼭海屯股份有限公司

以社會企業再造⽼街真新化

「年輕時,眼⾒許多社會問題,滿腔想要改變的熱⾎,正好有個機會,於是便⽑遂⾃薦,孤⾝來到新化」⾃嘲⾻⼦裡就是叛逆的許明揚笑道。

 

當年正在讀研究所的許明揚,畢業之際協助教授執⾏社區營造就業學程計畫。起初對他⽽⾔,像是終於舒緩內⼼的壓⼒般,可以透過地⽅實踐⼯作,學習如何為這⽚⼟地做更多事。但在投⼊社區⼯作後便意識到,社區營造若沒有在地產業發展的⽀撐下,無法永續經營。

因此,他便開始構思,如何讓地⽅問題得到改善與解⽅的同時,也能產⽣⾃營的商業模式,讓投⼊社造的⼈也能⽣存,當時許明揚在⼀場社造的課程中認識區    了同樣理念的新化社造協會理事⻑,在熱情與使命的驅動下,於2011年的1⽉正式成為新化社造協會的總幹事,踏上了他的社區營造與培育創業之路。

3-2.png

▲明揚與⼭海屯夥伴在⾼雄參與觀光會展

⽼屋活化的創業⽅法論

許明揚的⼭海屯社會企業從新化⽼街開始,以博物館為概念,將新化⼈所重視的⽂化、歷史,以及⽂化資產得以被保存延續,同時也創新將在地⽂化內容轉譯成為「地⽅特⾊商品與體驗服務」,⼀步步打造其成為街區⽣活故事博物館。

「說起來單純,但若沒有經歷新化區11年的社造⽣活經驗,恐怕在與屋主談承租的第⼀步,便⾺上遭到拒絕」。現在回想起來,許明揚仍有些許的激動,看著⽼屋內的格局殘破陳設與荒頹後的⼼疼,仍歷歷在⽬。抱著殷切的⼼情與屋主協商,到找尋政府的資源挹注... 等等過程的⽢苦, 讓許明揚發展出引以為傲的⼀套「⽼屋修繕⽅法論」。也是他⼀步⼀腳印實踐出來的⾟苦成果。

時⾄今⽇,⼭海屯社會企業已經成功修復⻑泰西藥房、晉發⽶穀商店及⽼針⾞⾏等在地⽼屋,還有新化⽇式宿舍等建築。加上新化⽼街原有的梁道街⻑故居、陳清傳故居等,這些⽂化資產的累積,都是⼭海屯為新化區⽣活故事博物館打造出的底氣。

3-3.png

▲明揚環顧新化⽼街

「我們希望商業來⾃於⽂化的轉換,⽽⾮來⾃於⽂化的破壞,以⽂化領導商業,以⽂化創造下⼀個世代。當我們能將臺灣的⽂化底蘊變得可⾒、可觸,甚⾄透過在地的聲⾳傳達出來時,我們的後代便會知道⾃⼰的根在哪裡,這樣的根還會令他們感到驕傲。⼀旦我們把這樣的種⼦埋在下⼀代的⼼裡,我們才有可能期待下⼀代把回到家鄉做為選項。」

3-4.png

▲⼭海屯夥伴在其所經營的新化⼤正⼗⼀⽇式宿舍群與「賴⼤商號」創業青年討論

社造⼯作逐漸找到⽅向,⽽如何以復興在地帶動產業發展,讓原本逐漸⽼化的新化區重新活絡?⼭海屯藉由⻑期投⼊新化區,成功讓更多⼈看到新化區的發展性,吸引更多的青年與在地企業⼀起投⼊在地發展,⾄今已協助19個新創團隊於新化⽼街落地經營,其中包含15個青創團隊。

⽽⼭海屯更⽤獨有的社造模式鏈結新舊⽂化,⼀⽅⾯修復⽼屋,另⼀⽅⾯更盡量媒合與⽼屋原營業項⽬相關的團隊進駐,讓街區的歷史與故事跟著⽼屋⼀起延續,同時以新化⽼街場域作為新創團隊發展據點,串聯周邊⽼店商家,形成產業聚落及街區經濟,共同推動在地育成發展事業,在地⼈看⾒地⽅⽂化的保存與加值,於是開始,讓「留下」成為下⼀代的選項。

3-5.png

▲更多⽼屋加⼊新化街區產業聚落的⾏列,並將成為未來在地育成的基地之⼀

除了營業據點的協助, ⼭海屯透過⻑年經驗與育成中⼼的合作, 建構新創在傳統鄉鎮創業的地⽅⽀持系統, 以青年創業與地⽅特⾊⽂化融合作為孵育青創的平台, 並提供⼀站式的創業諮詢窗⼝及⼀對⼀業師輔導, 匯聚在地資源提供受輔導創業青年,協助在地創業者落地⽣根。

⼭海屯更與時俱進, 開發數位遊程系統,藉由MR實境遊戲創造在地虛實整合遊程,讓遊客可以突破時空藩籬, 實際感受新化⽼街的新舊融合呈現眼前, 並以數位券與線上購物協助在地企業產品⾛出地⽅, 帶動在地產業營收。許明揚期望投⼊新化區打造⽣活故事博物館的成功經驗能夠得以延續複製, 持續翻轉偏鄉產業⽼化的問題,成為下⼀代落地⽣根的基⽯。

3-6.png

▲專業匠師正在整修新化⽼宅

去地⽅化以保留地⽅

雖然這幾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兩年⼭海屯團隊與輔導的青創夥伴都受到不⼩的打擊, 但許明揚仍然保持樂觀。回望12 年來, 他的地⽅實踐路, 也值得受到肯定。教育是地⽅永續發展最重要的⼀環, 談的不是學業、成績,⽽是如何使地⽅的知識與⽂化得以延續。

在未來少⼦化、⾼齡化,以及⼈⼝減少的「地⽅消滅」危機中,⼭海屯他們將⾃⼰的⾏動放諸檢視,以⾝作則吸引更多青年與有志者共同投⼊,並傳承經驗與扶助共同成⻑。

回應⼀開始的想法,「社造⼯作讓地⽅問題得到改善與解⽅的同時,應該也要能產⽣⾃營的商業模式,讓『我們』⼀起活下去。」⼭海屯團隊以新化區社造的案例,持續應證中。

⼭海屯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6)590-3409

地址│臺南市新化區中正路396號2樓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mogather2017

 3-7.png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