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中心永續經營與營運發展

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洪巧娟 資深經理

創新創業發展現況

全球經貿與產業趨勢影響所及,臺灣經濟呈軟性復甦,為刺激國內經濟成長,政府積極透過創新、創業與研發來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由「製造優勢」轉型走向「創新驅動」階段,創造高附加價值,以突破經濟成長瓶頸,進而帶動我國經濟發展。而在台灣邁向創新型社會經濟趨勢下,中小企業扮演著經濟成長、產業轉型革新之重要角色;而創新創業則為國家推動經濟發展與提升國際競爭力之重要策略,目前世界各國包括美國、中國大陸、韓國、以色列、新加坡等都掀起國際創新創業浪潮。其中「國際知名創業群聚地」美國矽谷、「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成立「國家研究基金NRF」之新加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國大陸等,皆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政策及建構友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為強化我國創新創業之發展,政府祭出許多創新創業政策工具,以建構友善之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而「創新育成中心」為我國發展最早且體質最為健全的政策措施,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統計資料指出,截至105年11月止,累計已補助125所育成中心(學校型約佔80%),補助金額31.255億元,投入產出比為41.8倍,許多育成中心培育之企業更獲得國際育成機構之重要獎項,培育成效有目共賭。

育成中心扮演之角色與現況

育成中心究竟在創新創業推動政策中扮演什麼角色呢?若說創業家是驅動產業創新改革與經濟發展正向循環之領航者,育成中心則為創新創業輔導體系之核心引擎,藉由提供進駐空間、儀器設備及技術媒合、人才、資金與商務媒合、營運發展諮詢等,建構良好之創業培育環境,協助創業家在事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中橋接所需之各式輔導資源,以降低創業及研發初期的成本與風險,並提高事業發展之成功機率,為創新創業之發展注入動能。

而從另一角度來看,育成中心被國家社會賦予之任務與目標,似與社會企業之精神與角色相仿。首先,先從「社會企業」定義來看,廣義而言,社會企業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其組織可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而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摘自於社企流網站)。然而,再回頭看育成中心之協助功能與角色扮演:(1)全方位提供中小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協助;(2)透過輔導諮詢及診斷新創企業需求,協助連結適當資源,以助人興業;(3)在成功協助企業發展之餘,透過回饋機制,育成與企業共享共利,共創雙贏;(4)最後,育成再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新創或中小企業發展,進而形成一個優質的創新創業輔導生態體系,達成一個正向循環,使得育成組織能夠自給自足、永續發展。

回顧台灣在創新育成之發展政策上,雖然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設立補助之育成中心有80%為學校型,唯各育成中心仍結合母組織本身之特色與量能,致力於新創事業之輔導,累計已培育逾1萬家之中小企業(其中新創企業約佔五成、而新創企業之存活率更高達93%)、透過育成培育最後上市櫃之家數有99家(IPO家數佔台灣總上市櫃家數比例之5.4%)等傲人成效,可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推動創新育成政策,對於經濟與社會發展之貢獻功不可沒。

育成中心未來營運發展

然隨著創新創業的熱度在全球各地蔓延延燒,創新創業氛圍隨處可見,也帶動新世代青年創業思維在創業圈的活躍發展,新型態創業輔導體系更是強調希望能夠透過資源整合、共享及快速之創業輔導機制,加速將新創事業帶進市場,導入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因此催生了各種類型之co-working space、maker space、眾創空間、青創基地、加速器等遍地開花。目前國家為提昇我國產業競爭力,政府更致力於5+2創新產業政策之推動。

面對新型態創新創業發展、創新轉型趨勢及政府財政日愈拮据的情況下,育成中心如何運用母組織核心量能及數十年來奠基之厚實的輔導能量,強化與外部資源之鍵結,成功轉型繼續協助政府扮演驅動新型態創新創業輔導體系之核心引擎,實為一重要議題。有鑑於目前台灣育成中心多屬學校型,故針對學校型育成中心未來如何永續發展,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強化推動:

  1. 建構一個以育成中心為核心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往前強化新創團隊與產業、新創社群之鏈結,導入產業供應鏈資源,產業試製、試驗合作,打造創新服務合作平台,加速產品或服務商業化,偕同青年創業基地、co-working space等前育成培育機構,提高青年創業事業發展成功機率,向後連結國內外加速器,協助具發展潛力之企業,對外鏈結國際市場、資金、網絡,以加速新創企業之發展。
  2. 校園一直以來創新研發技術與人才之創新研發基地,且為因應5+2產業創新研發政策之推動,未來可強化校園衍生技術創業與法人機構及產業之鏈結輔導機制,建立校園衍生技術新創孵育平台,孕育具產業價值之新創企業,進而回饋母組織。
  3. 強化母組織校友資源之鏈結:除了以母體組織厚實之研發能量為後盾外,學校為創新人才孕育之重要搖籃,歷年來所培育之菁英人才遍佈海內外各產業,育成中心可強化與母組織之校友合作關係,集結校友之力量,藉以協助新創事業打通資金、市場通路、國際網絡等脈絡,共同協助新創團隊之孵育成功,以提高新創事業成功之機會。
  4. 鏈結產業,發展定向育成:結合目前中大型企業所面臨之產業變革,亟待創新轉型的需求情況下,強化與中大型企業厚實之供應鏈及市場通路等產業平台資源之鏈結,發揮以大帶小的模式,投入新創事業之培育與發展,也為產業創新轉型注入新的動能,共創雙贏。
  5. 區域整合,共享資源,共享經濟:運用校際策略聯盟合作輔導資源及能量,透過跨校資源整合特色互補,以共同推動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與產學研發機制,建構產業創新研發、創新創業的優質之培育環境。

承上,育成中心雖然非以營利最大化為目標,但為支撐助人創業之事業營運,仍需在助人創業與組織營運獲利極大化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以達組織永續經營之目標。期盼未來育成中心透過強化內部資源整合與外部資源之鏈結運用,建構一個完善之創新創業輔導體系,協助創業家在各個事業發展階段提供所需之輔導,助人成功創業圓夢,亦獲得回饋,最後能夠形成一個永續、正向循環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