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創新的創業 開創新機 / 元智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林耀欽主任

20150225 photo Lin 100x133

元智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林耀欽主任

台灣缺不缺創業的環境?

年初至今參加幾場有關創業創新等的座談會感覺到,好像創業人士都不太滿意台灣的創業環境。前國發會管中閔主委更高舉台灣創業抜萃計畫,呼籲修改法令、吸國外資金、與開設國際創新創業基地,來改善國內的創業環境,期望創造新的"十億美元"企業(a Billion Dollars Company)。

截至2015年1月的統計,還不計地方政府的投入,目前行政院所提與創業有關的計畫計有13個部會,47項的完整計畫。內容相當廣泛,有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的,如大學生或在校生、客庄人士、農民、婦女、原住民或文化創意人士的創業輔導計畫;針對財務資金運用的則有如銀行貸款、融資、資金融通等的創業投資計畫;或技術研發型創業的各種研發補助等等。政府提供許多創新創業資源,說它不重視,好像不完全正確,但為何還是有創業人士認為不足?

60年代的台灣,許多年青人不想到大公司工作,自已想當老板,於是拿著皮箱樣品,不懂外語,卻走遍全世界做生意。搞技術的,學習先進國家的製程、品質管理,當產業鏈的下包,透過不斷的精進與信用的累積,逐漸成為重要夥伴,甚至在某些產業領域執牛耳,獨領風騷。40年下來,曾幾何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台灣人,卻改變成能抨擊22K、創業環境、世代資源分配不公,但提不出願景的年代了?

台灣的問題不在創業,問題在創新!

若以十年以上為期的政策來看,政府在輔導創業的環境塑造來看可謂不遺餘力,例如早期青年輔導委員即輔助青年創業協會,從單一個會到分散各地成立分會,至今成為全國性的組織,協助許多青年學習、創業與資源整合。經濟部也建立產業與學術資源整合的育成中心機制,提供具發展潛力的創業主,從成立公司開始的法務、會計、技術、空間、資金、研發與市場等等需求的支援輔助。

不可諱言的,這些舉措及其它政經措施,帶領台灣歷經亞洲經濟風暴、泡沬經濟、金融海嘯等的衝擊。不僅協助所創企業的成長,在各行各業的相互合作之下,順應時勢,建構了資訊電子、機械工業與紡織產業等合作無間的供應鏈體系,創造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帶動了服務業的啟動與經濟轉型的動力。個人以為,台灣現階段創業悶經濟的原因,不在於創業資源或平台的不足,而在於創新的動能不足以帶動新新經濟的發展。簡言之,由創新所帶動的創業思維,政府的機制建構尚力有未逮。

創新與創業

2015年2月初行政院舉行科技會報,席中張忠謀表示,大企業太龐大要轉型很困難,小型的新創公司則彈性較大,台灣科技發展要升級轉型,政府科技資源應投入在創新、創意,進而帶動新創公司的創業,如此才能再創經濟價值。政府應在創新創業領域,扶植新興產業,以利經濟發展。誠哉斯言。

創新依研究有流程創新、技術創新、作業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等不同類別;大部份係屬企業組織內部等的創新,目的在追求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有部份的研究則指出,透過這些創新,企業可以透過風險管控的機制,鼓勵公司投資(Corporate Venture),形成新事業,或者稱為企業多角化成長策略的一環。

簡言之,我們的對創新的思維乃建立在企業本身的創新,但這種創新卻未必帶來創業,因為企業本身的創新是在追求效率與成長。傳統上這是對的,也是以往台灣成功的基礎;但環境變了,技術變了;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模式,我們要鼓勵技術的創新和營運模式的創新,但不能依賴大型企業的創新進展,而是要鼓勵具價值創新的產品、服務、技術與人才,透過創業創造新的經濟價值,才能帶來台灣科技發展的升級轉型。

未來之路--搭舞台比自已上台更關鍵

面對這種轉變,建議施政上可重新喚起創新的精神,創造創新的環境,設計連接創新與創業的機制,讓新事業成為創新的舞台,帶領台灣創造新的轉型發展:

1. 由數位經濟的思維切入,才能掌握全球環境變遷的脈動,並形成完整的政府政策佈局。數位經濟的思維可以讓垂直分工的施政體系,得以在共同的戰略價值上,開始做整合,才能有效整合資源,並創造符合需求的發展環境。

2. 政府應該在環境創造、公共溝通、透明程序、政策導引等四個面向,扮演重要角色。環境創造:政府的主要功能及在創造合適發展的創新創業環境。主要內容應含資金取得與流通、法律與行政之調適、個別產業廠商的輔導與支援。政府目前已有許多的措施與資源用在此協助廠商的發展。公共溝通:目前最缺乏的一環;期能強化政策設計的訴求,讓民眾易於理解。透明程序:將各種施政資料,公開的、透明的來加以呈現,供給大家做為溝通的平台。政策導引:從具體的產業政策,推動並鼓勵創新的投入,再以創業的成果來呈現。

3. 重塑連接技術研發創新與新事業之關係。目前科技與產業的發展主題與資源投入,應提出至少一半的比例進行新創產業領域的投資,各項技術研發,更應建立更好的連接機制,以具體指標評估成效,適時改進以符合全球化環境的發展需求。

十多年前在美國育成協會的一個演講聽到全球創業環境最好的幾個國家,台灣是僅次美國的最佳創業環境所在,在外國人眼中,台灣充滿了機會,人民充滿了鬥志。我們還有機會,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更強,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讓他們一展身手的舞台而已。

20150225 Apec 700x525

圖一 2014 APEC 創業挑戰賽台灣入選團隊國際訓練營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標誌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標誌

如對本站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客服中心。

  • 10042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B1、4樓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協調中心(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
  • 電話:02-7756-6176 傳真:02-2331-7556
  • 服務信箱:pccuincubator01@gmail.com (我們將儘速依序處理您的來信,回信時間約7個工作天)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360x768以上。